鄒傳安作品
  “改革開放以來,鄒傳安的工筆畫作品每有展示,都以精研傳統兼探索開拓的畫風令畫壇為之註目。傳安先生最為重要的品質是他寬闊從容的人生情懷和精神深度的創造意識。國學上的深厚修養讓他在詩心與畫作意境之間會通、感悟,支持了他的畫理與視覺造像,從而創造出充滿情感與逸興的花鳥藝術世界。”這是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範迪安對鄒傳安作品的評價,也是替受眾歸納的最為貼切的觀看感受。仔細品味鄒傳安的畫作,不難看出其細勁的線條里兼著柔潤,傳統的設色內添有明秀,習見的題材中充滿詩意,為工筆畫領域洞開了一方清麗、明澈、充滿詩性之門。
  扎根畫壇 獨樹一幟
  
  鄒傳安,字書靖,齋號“知止”,1940年生,湖南省新化縣水車鎮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師大美術系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他長期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獨創大面積潑彩與工筆畫結合的畫法,開拓了工筆花鳥畫的新境界,被譽為“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第一人”。其作品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陸續參加國內外各類展覽並獲獎,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有法、美、印、日、加拿大、新加坡及港、台等,有四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百餘件作品為國內外公私機構收藏。出版有《鄒傳安畫集》、《硯絮》、《天籟——鄒傳安工筆花鳥畫》、《工筆花鳥畫技法》、《塵程心證—鄒傳安藝術文獻集》、《大澤螢熒—知止齋文存》、《唐風宋韻—鄒傳安作品集》等文字及作品專著十餘部等。
  在世界美術領域里,中國花鳥畫獨立成科,自成體系。20世紀80年代,湖南工筆畫群體崛起於中國畫壇,鄒傳安先生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多年來,鄒傳安不但扎根傳統土壤,而且與時俱進,兼採現代審美之長,不斷嘗試和創新,最終成為當今中國工筆花鳥畫界獨樹一幟的先鋒力量。
  日前,“鄒傳安宣紙版圖書發佈會”在長沙美侖美術館開幕,主要向公眾發佈新近出版的《中國當代名家名作系列·鄒傳安》、《中國當代大家系列·鄒傳安》宣紙版圖書,書中收入作者近三十年來的代表作品,涵蓋他從事學術和繪畫創作的最重要的時段。據瞭解,書中的畫幅尺寸與原作相當,圖片全部用原作直接掃描。相比真跡,宣紙版圖書的價格更能讓民眾承受。同時,發佈會期間,免費向市民展出鄒傳安經典工筆花鳥畫宣紙高仿作品,展期7天。鄒傳安表示,這次展出是為了讓更多人的能接觸到自己的作品。
  
  鄒傳安正在接受記者採訪
  6月26日,趁著他回鄉之際,記者滿懷敬意,與鄒傳安對話,就婁底如何多出書畫人才、努力擴大婁底書畫現象的影響等問題進行探討。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採訪中,鄒老侃侃而談,對於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這樣描述道:“我只是碰到了機會而已,一棵長在原始森林里的樹木,哪怕你再大,你不(一定)會被人看重,但是你長在樹木很少的地方,你一樹獨大,人家馬上就說:“哦,棟梁。”其實棟梁到處有,農民、工人裡面到處有人才,我只是恰巧碰到了機會,就這麼簡單,但前提是你要先成為一棵“樹”,不是一棵“樹”,你再稀少也成不了棟梁。”
  “我和王憨山都是五六十年代走出來的,我們經常在一起搞創作,大家起點都很低,但王憨山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不甘於自己沉淪,他經常背一個蛇皮袋,裝著許多畫作去求教一個又一個大家,雖然他一生坎坷,卻從未放棄過對書畫藝術的追求。”
  鄒老對王憨山的描述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描述,他們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循著鄒老回憶的軌跡,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堅持”二字對他的意義。74歲的他理著小平頭,留著一字型的濃密鬍鬚,穿著一件白布衫,依舊保持著創作的熱情。
  聽鄒老的人生故事,探尋他的藝術道路,我們不由得發現,他與湖南二十世紀的不少文化名人的人生軌跡,頗有相似之處。他們都不曾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但憑藉自己的打拼、磨練、探索,最終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婁底也正因為擁有這樣一群人,這樣一種力量,所以才慢慢造就了婁底的文化力量。  (原標題:專訪鄒傳安:活著就是為了畫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36irsw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